地 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 前湾港路579号 山东科技大学 发展规划处 邮 编:266590电 话:0532-86057149E-mail:fzghc@sdust.edu.cn
上海师范大学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路径和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将劳动教育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夯实党建引领,探索社区劳动教育新模式 系统推进党建工作与劳动教育工作在学生社区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工作机制,推进劳动教育在学生社区走深、走实。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搭建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处指导,学生工作部(处)牵头,学生社区组织,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以学校为主导、以社区为主要阵地、以学院为主体”的三级管理劳动教育工作体系。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劳动教育管理机制。2020年实施“劳动创造幸福”十大行动计划,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高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素养;2021年科学制定并出台《上海师范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制定分层次的劳动教育内容。三是加强统筹谋划,强化党建引领机制。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空间,成立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社区非机动车引导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上千余次;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站,提供电脑维修、软件支持与专业知识服务,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劳动教育效能。 二、整合共享资源,构建社区劳动教育新场域 基于“一站式”学生社区下沉的多方力量,凝聚的多种资源,以专业化队伍、科学化体系、多元化评价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贯穿劳动教育始终。一是推进劳动教育队伍入驻社区。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劳动模范、杰出校友进驻学生社区,开展劳动教育专题沙龙活动60余场。成立社区寻访劳动者小组,引导学生与社区管理人员、宿舍楼宇管理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二是科学构建社区劳动教育课程。打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专业职业边界,推动劳动教育融入“三个”课程建设,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程建设,开设32学时;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内外实践课程建设,开展“社区劳动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劳动教育大课堂”;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组织师范生前往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会评选活动。三是完善社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开发汗水银行小程序,动态化、可视化记录学生劳动实践过程和完成情况。四是搭建社区劳动体验空间。结合学院“人工智能+劳动教育”品牌,成立社区创新劳动体验空间。设立学生社区劳动体验馆,以情景剧排演、主题路演等方式集中展示学生劳动科创成果。设置垃圾分类体验馆,集中展示学生的科创作品和艺术作品,推动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 三、坚持以生为本,打造社区劳动教育新样态 围绕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实施社区劳动教育“三导计划”。一是实施思想引导,发挥学生主体功能。组织开展社区劳动教育大讨论,推动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促进劳动教育“入脑入心”。二是实施行为疏导,推进学生自我教育。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日日清、月月净”大扫除,引导学生参加“影子计划”,体验规范车辆摆放、公共区域保洁等劳动。设立平安社区志愿服务队,每晚2小时在学生社区安全巡视,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三是实施专业教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社区举办劳育小课堂,帮助社区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劳动素养。组织近三万余名学子参与“最美寝室”评比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挖掘特色劳动,创新社区劳动教育新举措 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以项目式为主体,以沉浸式为导向,以融合式为举措,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沿阵地。一是项目式开展特色劳动。评选学院特色劳动教育项目20个,形成“平米田园”“无形画廊”等特色劳动,打造“春归志”“荷锄乐园”“锦程园”等社区劳动教育场域。二是沉浸式体验劳动打卡。承办“上海市劳动育人宣传周”系列活动,举办高校劳动教育论坛,探讨各高校劳动教育开展的特色做法和特色实践;搭建劳动教育集市,集中展示各学院劳动教育特色成果;开展“劳动达人秀”,设置飞盘挑战赛等劳动体验项目;开设花卉种植等体验活动,增强劳动幸福感、获得感;开展生态文明游园会,以变废为宝、科创展示等劳动教育活动提升垃圾分类的主动性;结合传统文化节日,举办手工青团等系列手工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魅力。三是融合式培育特色劳动。准确把握劳动教育规律,提升学生创新创作劳动能力。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创新项目,结合专业知识,自主研发BIACID智能分类垃圾桶、衍生制作叶脉书签、制作“换挡风扇”等多种物理教具模型、搭建学校PVC建筑模型,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助力学生在创新创造劳动中提升专业成长。 作者:谢青,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生活园区管理中心主任 来源:学会微信公众号首发“劳动教育大家谈”栏目
上海师范大学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路径和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将劳动教育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夯实党建引领,探索社区劳动教育新模式
系统推进党建工作与劳动教育工作在学生社区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工作机制,推进劳动教育在学生社区走深、走实。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搭建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处指导,学生工作部(处)牵头,学生社区组织,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以学校为主导、以社区为主要阵地、以学院为主体”的三级管理劳动教育工作体系。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劳动教育管理机制。2020年实施“劳动创造幸福”十大行动计划,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高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素养;2021年科学制定并出台《上海师范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制定分层次的劳动教育内容。三是加强统筹谋划,强化党建引领机制。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空间,成立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社区非机动车引导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上千余次;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站,提供电脑维修、软件支持与专业知识服务,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劳动教育效能。
二、整合共享资源,构建社区劳动教育新场域
基于“一站式”学生社区下沉的多方力量,凝聚的多种资源,以专业化队伍、科学化体系、多元化评价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贯穿劳动教育始终。一是推进劳动教育队伍入驻社区。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劳动模范、杰出校友进驻学生社区,开展劳动教育专题沙龙活动60余场。成立社区寻访劳动者小组,引导学生与社区管理人员、宿舍楼宇管理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二是科学构建社区劳动教育课程。打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专业职业边界,推动劳动教育融入“三个”课程建设,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程建设,开设32学时;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内外实践课程建设,开展“社区劳动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劳动教育大课堂”;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组织师范生前往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会评选活动。三是完善社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开发汗水银行小程序,动态化、可视化记录学生劳动实践过程和完成情况。四是搭建社区劳动体验空间。结合学院“人工智能+劳动教育”品牌,成立社区创新劳动体验空间。设立学生社区劳动体验馆,以情景剧排演、主题路演等方式集中展示学生劳动科创成果。设置垃圾分类体验馆,集中展示学生的科创作品和艺术作品,推动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
三、坚持以生为本,打造社区劳动教育新样态
围绕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实施社区劳动教育“三导计划”。一是实施思想引导,发挥学生主体功能。组织开展社区劳动教育大讨论,推动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促进劳动教育“入脑入心”。二是实施行为疏导,推进学生自我教育。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日日清、月月净”大扫除,引导学生参加“影子计划”,体验规范车辆摆放、公共区域保洁等劳动。设立平安社区志愿服务队,每晚2小时在学生社区安全巡视,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三是实施专业教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社区举办劳育小课堂,帮助社区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劳动素养。组织近三万余名学子参与“最美寝室”评比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挖掘特色劳动,创新社区劳动教育新举措
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以项目式为主体,以沉浸式为导向,以融合式为举措,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沿阵地。一是项目式开展特色劳动。评选学院特色劳动教育项目20个,形成“平米田园”“无形画廊”等特色劳动,打造“春归志”“荷锄乐园”“锦程园”等社区劳动教育场域。二是沉浸式体验劳动打卡。承办“上海市劳动育人宣传周”系列活动,举办高校劳动教育论坛,探讨各高校劳动教育开展的特色做法和特色实践;搭建劳动教育集市,集中展示各学院劳动教育特色成果;开展“劳动达人秀”,设置飞盘挑战赛等劳动体验项目;开设花卉种植等体验活动,增强劳动幸福感、获得感;开展生态文明游园会,以变废为宝、科创展示等劳动教育活动提升垃圾分类的主动性;结合传统文化节日,举办手工青团等系列手工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魅力。三是融合式培育特色劳动。准确把握劳动教育规律,提升学生创新创作劳动能力。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创新项目,结合专业知识,自主研发BIACID智能分类垃圾桶、衍生制作叶脉书签、制作“换挡风扇”等多种物理教具模型、搭建学校PVC建筑模型,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助力学生在创新创造劳动中提升专业成长。
作者:谢青,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生活园区管理中心主任
来源:学会微信公众号首发“劳动教育大家谈”栏目